五、批谬录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时间:2025-03-01 19:59:59   作者:王巍 任克立   来源:zhenyuanwang.com   阅读:203   评论:0
内容摘要:一个是历代权威史料的老子诞生地苦县(鹿邑)太清宫,一个是源自北宋时期因神话老子母亲流星感孕而建造之地的城父县天静宫(今涡阳天静宫),本没有真假老子诞生地之说,如今涡阳为一己私利竟敢冒天下大不韪造假老子诞生地,从而造假文献,把断章取义、掐头去尾、无中生有的各种手段演绎的淋漓尽致。本文通过权威正史文献对涡阳所谓的考证文献都一一揭露,让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让真理永存。
原文网址:http://www.laoziguli.cn/89.html


原文一、《史记》
西汉太初元年司马迁(公元前104年)《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真相:


【《史记》是最早记载老子诞生地的权威史料,史料记载苦县历代沿革清晰:苦县-谷阳-真源-仙源-真源-卫真-鹿邑。《元史》卷五十九:城父入谯,卫真入鹿邑。这是权威史料记载与史学界、考古界专家们共同认可的老子诞生地。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1

《史记》卷六十一.老子.西汉司马迁撰.南朝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 张守节正义.明嘉靖庚戌二十九年(1550年)重修刊本书影


唐玄宗李隆基撰《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四卷》

道德真经䟽外传:
太上者,起乎无因,自玄而出,窅兮莫测,从有而名,随方出显,不可具陈。后末化于殷朝,寄胎于商第十八王阳甲十七年庚申之岁,托孕于玄妙玉女八十一年,至商二十二王武丁九年庚辰之岁,降生于亳州卫真县,今太清宫是降生之所也。】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2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四卷》.唐唐玄宗李隆基撰.明抄本书影


原文二、《老子铭》
东汉延熹八年(165年)边韶《老子铭》《隶释》(卷三)宋洪适著,成书于乾道二年(1166年):“老子姓李,字伯阳,楚相县人也。春秋之后,周分为二,称东、西君。晋六卿专征,与齐、楚并僭号为王。以大并小,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在,在赖乡之东,濄水处其阳。


真相:



【评注:汉陈国之相边韶《老子铭》中的苦县指亳州苦县,苦属陈国,苦县即天鹿邑县。

南宋洪适撰《隶释》卷三 《老子铭》:

老子铭,篆额,在亳州苦县。苦属陈国,故其文陈相边韶所作。


南宋洪适撰《隶释》卷二十三 《老子铭》碑刻所在地理位置:

老子铭,右汉陈相边韶撰,字为隶书,不著名氏。世以为蔡邕书。据碑,延熹八年八月,桓帝梦见老子,尊而祀之。韶时典其礼,因而为铭。碑在亳州卫真县太清宫。


清顾蔼吉 撰《隶辨》卷七《老子铭》(延熹八年):
《隶释》云:在亳州苦县。亳州今属凤阳府,苦县今废,地入归德府鹿邑县。

明赵均 撰《金石林时地考》卷下 《河南》:老子铭,延熹八年,在太清宫。亳州鹿邑县。】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3

宋洪适编《隶释》卷三.老子铭 苦县属陈国.清乾隆42-43年汪氏楼松书屋刊本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4

隶释.23卷.老子铭碑刻地理位置.宋洪适编.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汪氏楼松书屋刊本.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5

《隶辨》卷七 老子铭.顾蔼吉撰.清乾隆八年(1743年)黄晟据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项氏玉渊堂刻本重刊.书影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6

金石林时地考.下卷.老子铭 亳州鹿邑县.明赵均撰.四库全书本.上海图书馆藏本


原文三、《魏下豫州刺史修老子庙诏》
魏黄初三年(222年)《魏下豫州刺史修老子庙诏》宋《隶续》洪适卷四,成书于宋淳熙八年(1181年)。其文曰:“告豫州刺史云云如故事,黄初三年十月十五日,此或与汉诏同。苦县濄水北有老子庙,水经云庙前南门外有汉碑,北有双石阙,甚整顿在阙南侧,魏文帝黄初三年径谯所勒。”


【评语:在这篇《魏下豫州刺史修老子庙诏》史料结尾明确记载了老子诞生地:真源属亳州,今曰卫真,即汉之苦县也。《元史》卷五十九:城父入谯,卫真入鹿邑。】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7

《隶续》卷四 《魏下豫州刺史修老子庙诏》文末有关老子诞生地记载.宋 洪适撰.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楼松书屋刊本书影


原文四、《北征记》
东晋伏滔(约317-396年)《北征记》《后汉书》(郡国志·郡国二)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赖乡有老子庙,庙中有九井,水相通。”


真相:


【评注:其实这段史料是《后汉书》卷三十《郡国志》〖陈国〗宁平、苦的注释,全文为:

宁平。苦,春秋时曰相。有赖乡。伏滔《北征记》曰:“有老子庙,庙中有九井,水相通。”《古史考》曰:“有曲仁里,老子里也。”《地道记》曰:“城南三十里有平城。”(注意,此时期老子诞生地是陈国苦县,而涡阳天静宫一带古地名是下城父聚,属于汝南郡。这两地分别隶属于陈国与汝南郡。)


《后汉书》卷十上 后纪第十上《阴皇后纪》载:宁平县属淮阳故城在今亳州谷阳县西南。(今天郸城县宁平镇1952年前是鹿邑县下辖乡镇之一,位于鹿邑县西南。完全吻合史料记载。


《后汉书》帝纪卷第七《孝桓皇帝》载:八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悹之苦县,祠老子。史记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名耳,字聃,姓李氏。为周守藏吏。”有神庙,故就祠之。苦县属陈国,故城在今亳州谷阳县也。


五代刘昫著《旧唐书》卷第十八 地理一载:真源 汉苦县,隋为谷阳。乾封元年,改为真源。载初元年,改为仙源。县源龙元年,复为真源。


元脱脱等修《宋史》卷一百四 志第五十七载:大中祥符七年正月…二十一日…改真源曰卫真县。


《元史》卷五十九:城父入谯,卫真入鹿邑。】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8《后汉书》卷三十.陈国 苦县.南朝刘宋 范晔编撰.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李廷机 方从哲等奉勑重校北京国子监刊本书影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9

苦县濑乡与下城父聚两地对比地图(来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之东汉时期青、徐、兖、豫四州地图)


原文五、《幽明录》
南朝宋刘义庆(420-479年) 《幽明录》:“襄邑县南濑乡,老子之旧乡也。有老子庙,庙中有九井,能洁斋入祠者。水温清,随人意念。”

真相:


秦置襄邑县,治所在今河南睢县。老子诞生地谷阳濑乡今鹿邑县太清宫在襄邑县东南,见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10

襄邑县与谷阳濑乡位置地图(来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之南北朝时期兖、青、齐、徐等州地图)


原文六、《至老子庙应诏》 
南北朝北周庾信(513—581)《至老子庙应诏》:“三门临苦县,九井对灵溪。”

真相:


“三门临苦县”:老子庙与苦县县城相邻。“三门”意思是老子庙(太清宫)的三重门(太清宫山门、太极门、三清殿门),象征进入道教圣地的三重境界,在诗中指老子庙(太清宫)。
苦县,《旧唐书·地理志》明确记载:“真源,汉苦县,隋为谷阳。乾封元年,改为真源。载初元年,改为仙源。神龙元年,复为真源。有老子祠。”《括地志》云: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有老子宅及庙,庙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县也。《晋太康地记》云:苦县城东有濑乡祠,老子所生地也。《濑乡记曰》:老子祠在濑乡曲仁里,谯城西出五十里,老子平生时教化学仙故处也。汉桓帝修建屋宇为老子庙。庙北二里李夫人祠,是老子旧生宅也。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11

《旧唐书》卷38 地理志一 真源县.后晋刘昫奉敕修撰.清(1644-1911)古香书屋刻本.天津图书馆藏本书

“九井对灵溪”:九龙井与灵溪池东西相对应。《水经注》载“庙东院中有九井焉”,“灵溪”是为灵溪池,位于今鹿邑县太清宫老子庙西院南。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12


《太平寰宇记》卷十二 灵溪池.北宋乐史撰.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抄本.日本昌平坂学问所旧藏书影



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卷十二:
濑水,在县东南十二里。于苦县界相县故城西南五里,各水分流入灵溪池,东入涡水。相县在濑水东是也。灵溪池在玄元宫北。


原文七、《水经注》
隋郦道元(466年~527年)《水经注》卷二十三:“北则老君庙,庙东院中有九井焉。又北濄水之侧,又有李母庙。庙在老子庙北,庙前有李母冢。冢东有碑,是永兴元年谯令长沙王阜所立。碑云:老子生于曲、濄间。濄水又曲东,迳相县故城南,其城卑小实中。边韶《老子碑》文云:老子,楚相县人也。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存,在赖乡之东。濄水处其阳。”

真相:


【先让我们查阅一下《水经注》卷二十三史料中真实记载的涡水河流走向:


濄水受沙水于扶沟县。…濄水迳大扶城西,…濄水又东南迳阳夏县西,又东迳邈城北,…濄水又东迳大棘城南,…濄水又东迳安平县故城北。…濄水又东迳鹿邑城北,世谓之虎乡城,非也,春秋之鸣鹿矣。


…濄水又东迳武平县故城。…濄水又东迳广乡城北,…濄水又东迳苦县西南,分为二水,枝流注于东北赖城入谷,为死濄也。


濄水又南东屈迳苦县故城南。…濄水又东而北屈至赖乡,谷水注之。

谷水首受涣水于襄邑县东,东迳承匡城东。…谷水又东南迳己吾县故城西。…谷水又东迳柘县故城东,…谷水又东迳苦县故城中,…谷水又东迳赖乡城南,…谷水自此东入濄水。

濄水又北迳老子庙东,…又北,濄水之侧,又有李老母庙…濄水又屈东迳相县故城南,其城卑小,实中边韶《老子碑》又云:老子楚相县人也。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存,在赖游乡之东,濄水处其阳,然即此城也。自是无郭以应之。濄水又东迳谯县故城北。…濄水又东迳朱龟墓北,东南流冢南。…濄水东南迳层丘…东北流迳城父故城西,侧城东北流,入于濄。濄水又东迳下城父北,郡国志曰:山桑县有下城父聚者也。濄水又屈迳其聚东郎山西,又东南屈迳郎山南。…濄水又东南迳濄阳城北,…濄水又东南迳龙亢县故城南,…
濄水又屈而南流,…又东南至下邳淮陵县入于淮。

按《水经注》史料记载,老子诞生地老子庙的地理位置明确,位于谯县故城西,符合今鹿邑县太清宫地理位置。而涡阳在那时期叫下城父,与老子诞生地隔着城父、谯县,与老子诞生地相差两个县境,今天的涡阳受利益驱使,颠倒黑白耍无赖碰瓷争抢老子诞生地老子庙太清宫,涡阳为造假毫无道德底线!】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13

《水经注》老子诞生地地理方位记载。北魏郦道元撰.清乾隆1753-1795年间古闽晏湖张氏励志书屋据天都黄氏本重校刊本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14

清杨守敬《水经注图》鹿邑段涡河故道走向图.清光绪三十一年宜都杨氏观海堂朱墨套印本


原文八、《老氏碑》
隋薛道衡(535年~604年)《老氏碑》《薛司隶集》明朝张燮(xie)(公元1574—1640年):“魏武兖州之地。对苦相之两城,绕涡谷之三水。芝田柳路,北走粱园。沃野平皋,东连谯国。(东晋太元中侨置南谯郡(今涡阳东),北齐废南谯郡。东魏武定六年 (548年), 改涡阳郡,置南谯郡,属谯州。)”

真相:


涡阳人把牵附强会运用的炉火纯青,众所周知,谯国就是指亳州之谯。

而“芝田柳路,北走粱园。沃野平皋,东连谯国”这一句是对老子家乡地理环境的描写,展现了其人文与自然风貌的独特气质。文中提到“芝田柳路”形容芝草丛生的田野和柳树成荫的道路,“北走粱园”指向北延伸至梁园(今河南商丘一带);“沃野平皋”描绘肥沃的平原与平坦的高地,“东连谯国”则指向东连接谯国(今安徽亳州),整体勾勒出老子故里所在的区域地理特征,就是今天鹿邑县太清宫。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15

苦县与梁园、谯国方位图(来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之西晋兖州、豫州地图)


在《老氏碑》“沃野平皋,东连谯国”后面还记载有“玄门洞启,神化潜流。赖乡旧里,涡川遗迹。”此句源自古代权威文献中关于老子故里(赖乡、涡川为老子故里相关地名)和道教祖庭太清宫的记载,旨在描绘玄门(道教)的深远影响及历史遗迹的沧桑变迁。其中“玄门”指道教,“赖乡”“涡川”是指老子出生地太清宫(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16
《老子翼》卷三《薛道衡老子庙碑》濑乡旧里.明焦竑輯 王元貞校.明万历十六年(1588)刻本书影


原文九、《艺文类聚》
唐武德五年(622年)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六十三:“濑乡记曰 老子庙有皇天楼,九柱楼,静念楼,皆画仙人云气”。

真相:



评注:《艺文类聚》卷六十四《宅舍》明确老子诞生地在“谯城西出五十里”。全文摘录如下:


《濑乡记曰》:老子祠在濑乡曲仁里,谯城西出五十里,老子平生时教化学仙故处也。汉桓帝修建屋宇为老子庙。庙北二里李夫人祠,是老子旧生宅也。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17

《艺文类聚》卷64 濑乡记 老子祠.唐 欧阳询撰.明万历丁亥十五年[1587年]刊本书影


原文十、《括地志》
唐代李泰贞观十二年(638年)《括地志》卷五:“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有老子宅及庙,庙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县也。”

真相:


评注:既然老子宅及庙在亳州谷阳县界,而涡阳是下城父,中间隔着城父县与谯县,与谷阳县同时期并存,若把涡阳下城父标为老子诞生地明显不符史料记载,也只有鹿邑太清宫完美符合史料记载。

《元和郡县志》记载:真源县,望。东至州五十九里。本楚之苦县,春秋时属陈,后为楚所并。汉属淮阳国。后汉苦县属陈国,晋属梁郡,成帝更名谷阳。高齐省入武平县。隋开皇六年,复置谷阳县,理苦城。乾封元年,高宗幸濑乡,以玄元皇帝生于此县,遂改为真源县。

《宋史》卷一百四:大中祥符七年改真源曰卫真县。

《元史》卷五十九:城父入谯,卫真入鹿邑。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18

《括地志》卷五 苦县老子宅.唐李泰撰.清孙星衍辑


原文十一、《初学记》
唐代徐坚(660年-729年)《初学记》卷七引:
1.曹魏黄初(220年-226年)或北魏后期,时间上限为太昌元年(532)或北周宣政元年(578) 崔玄山《濑乡记》曰:老子庙中有九井,汲一井,余井水皆动。
2.南朝宋(420-479年) 刘义庆《幽明录》曰:襄邑县南濑乡,老子之旧乡也。有老子庙,庙中有九井,能洁斋入祠者。水温清,随人意念。

真相:


补校:唐徐坚撰《初学记》卷二十四已明确记载老子诞生地的地理位置:

《濑乡记曰》:老子祠在濑乡曲仁里,谯城西出五十里,老子平生时教化学仙故处也。汉桓帝修建屋宇为老子庙。庙北二里李夫人祠,是老子旧生宅也。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19

《初学记》卷24 濑乡记 老子祠.唐 徐坚等奉敕撰.明嘉靖十年 [1531年]锡山安国桂坡馆重校刊刻本书影


原文十二、《元和郡县志》
唐代李吉甫(758年-814年)《元和郡县志》卷八 :“玄元皇帝祠 县东一十四里,祠院中有九井,隋季井皆竭,自武德以来清泉沁漏,或云汲一井而八井水皆动”

真相:

【补校:在《元和郡县志》卷八史料里把真源县的地理位置记载的非常清晰:真源县在亳州西五十九里,本楚之苦县】

【真源县】望。东至州五十九里。本楚之苦县,春秋时属陈,后为楚所并。汉属淮阳国。后汉苦县属陈国,晋属梁郡,成帝更名谷阳。高齐省入武平县。隋开皇六年,复置谷阳县,理苦城。乾封元年,高宗幸濑乡,以玄元皇帝生於此县,遂改为真源县。

    宁平故城,在县西南五十五里。汉县地。晋永嘉五年,东海王越自阳城率甲士四万死於项,秘不发丧,石勒兵追之,及宁平城,焚越尸於此,数万众敛手受害,尸积如山,王夷甫亦遇害。(这就是历史大事件‘苦县大屠杀’的发生地,也是证明老子诞生地的史料之一,鹿邑太清宫完全符合这个条件,涡阳天静宫不符。)

    玄元皇帝祠,县东十四里。祠院中有九井,隋季井皆竭,自武德已来,清泉沁涌。或云:汲一井而八井水皆动。

    李母祠,在县东十四里。乾封元年,册号先天太后。今谓之洞霄宫。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20

元和郡县志.卷八 真源县.唐李吉甫撰.清钱致纯校.清乾隆间武英殿聚珍本.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善本藏本


原文十三、《酉阳杂俎》
唐代段成式(803-863年)《酉阳杂俎·玉格篇》:“老君生于苦县濑乡涡水之阳,九井西李树下。”

真相:

【评注:涡阳把掐头去尾演绎的淋漓尽致,其实这段全文是“而生陈国苦县赖乡涡水之阳,九井西李下。”是“陈国苦县”,涡阳一直强调“楚国苦县”,其实楚国没有灭陈国之前是“陈国苦县”,足以证明老子诞生地与涡阳半点关系也没有。】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21

酉阳杂俎·卷二.玉格篇.老子诞生地苦县濑乡.唐段成式著.明 汪士贤 毛晋 校订刊本


原文十四、《太平寰宇记》
北宋乐史(930年-1007年)《太平寰宇记》卷十二:“李母祠 《濑乡记》李母祠 在老子祠北三里,祠门内右有圣母碑,东院内有九井,《述征记》庙内九井,或云汲一井而八井动”


真相


《太平寰宇记》卷十二明确记载老子诞生地是亳州真源县:真源县,(亳州)西南九十五里。旧十八乡,今八乡。即楚之苦县地。史记谓老子苦县人也。汉为县,属淮阳国。晋咸康三年更名谷阳,盖谷水之阳,因以为名。隋初改为仙源,以老子所生之地为名。唐麟德三年,高宗幸濑乡,改谷阳为真源县,以隶亳焉。】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22


《太平寰宇记》卷十二 真源县.宋 乐史编.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乐氏祠堂刊本.化龙池藏版



原文十五、《太平御览》
北宋《太平御览》(983年)卷一百七十八·居处部六:“亳州城父县老子祠,赖乡曲仁里,庙内有八公台、九柱楼,画东王母、西
王母。又有静念楼。”

真相:


【评注:《太平御览》是采以群书类而集之,类目繁多,资料归属混乱,资料转抄未作校勘核对存在不少讹误‌。查遍诸多史料,“城父县老子祠”考无史据出处,仅《太平御览》收录一条。而老子诞生地“苦县老子祠,濑乡曲仁里”“真源县老子祠,濑乡曲仁里”“卫真县老子祠,濑乡曲仁里”多见载于《太平御览》与其他诸多权威史料之中,如:

《太平御览》一百五十九卷 《亳州》记载:《史记曰》:老子,苦县人也,苦县,即今真源县。

《太平御览》三百六十一卷载:老子者,道君也。始起乘白鹿,下托于李母胞中,七十二年,产于楚国淮阳苦县濑乡曲仁里。

《太平御览》第一百八十卷 《宅》记载,《濑乡记》曰:老子祠在濑乡曲仁里。谯城西出[五]十里,老子平生时,教化学堂故处也。汉桓帝修建屋宇为老子庙。庙北二里李夫人祠,是老子所生旧宅也。

《艺文类聚》卷六十四《宅舍》:《濑乡记曰》老子祠在濑乡曲仁里,谯城西出五十里,老子平生时教化学仙故处也。汉桓帝修建屋宇为老子庙。庙北二里李夫人祠,是老子旧生宅也。

北宋黄震撰《黄氏日抄》卷十七 《曾子问第七》:老聃,陈国苦县赖乡曲仁里人。

综上史料多处记载,老子诞生地为今鹿邑县太清宫符合诸多权威史料记载,亳州城父县老子祠考无史据,应为错讹收录。】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23

太平御览.卷一百八十 居处部八《濑乡记》老子庙


原文十六、《御制朝谒太清宫颂并序》
北宋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御制朝谒太清宫颂并序》:“择元辰於摄提,诣殊庭於譙左…… 譙都之壤 涡水之滨 是为福地”

真相:


【《御制朝谒太清宫颂并序》记载出自北宋贾善翔著正统道藏本《犹龙传》卷六,这个太清宫指的就是今天鹿邑县太清宫。

  在《犹龙传》卷三 《降生年代》里记载了老子诞生地太清宫所属辖地为卫真县,也记载了城父县天静宫有流星坛,既然两地同时期并存,有关老子诞生地在哪就很容易区分了

 龙出之地,因成九井,于今在亳州卫真县太清宫也。每汲一井,则九井皆动。
 今有流星坛在亳之城父县天静宫也。 

《元史》卷五十九:城父入谯,卫真入鹿邑。】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24

《犹龙传》卷三《老子降生年代》宋贾善翔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成都二仙庵刻本全书收道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院藏本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25

《犹龙传》卷三《老子降生年代》宋贾善翔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成都二仙庵刻本全书收道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院藏本



原文十七、《新唐书》
北宋 欧阳修(1007-1072年)《新唐书·五行志三》:“唐开元二十九年(741),‘亳州老子祠九井涸复涌’”。

真相:


【‘亳州老子祠’即‘亳州真源县老子祠’,也就是今天的鹿邑县太清宫,与涡阳天静宫无关。

《新唐书》卷二十八《亳州》下有谯、城父、真源、鹿邑、酂、永城、蒙城等七县。

《宋史》卷一百四:大中祥符七年改真源曰卫真县。

《元史》卷五十九:城父入谯,卫真入鹿邑。

按《新唐书》史料记载:谯、城父、真源、鹿邑是同时期并存的,真源县是老子诞生地。至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改真源县为卫真县,和鹿邑同属淮南东路亳州辖。元朝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鹿邑、卫真两县合并,取名鹿邑,治所设置在今县城。故老子祠(老子诞生地)即今天鹿邑县太清宫是无疑的。】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26


《唐书》38卷.鹿邑 真源县.宋欧阳修 宋祁等撰.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北京国子监刊本书影



原文十八、《集古录跋尾》
北宋欧阳修,熙宁元年(1068年)《集古录跋尾》:“率僚属谒太清宫,周视八桧之异,窥九井禹步之奇,酌其水以烹茶而归”

真相:

【其实《集古录跋尾》记载欧阳修率僚属所谒太清宫,就是今天的鹿邑县太清宫,与城父县天静宫无关。鹿邑县太清宫至今尚有古桧存世。尚多古籍史料记载鹿邑县太清宫的古桧祥瑞之事迹。 

如宋王溥《五代会要》卷十二 《杂录》记载:后唐同光元年十二月,亳州太清宫奏圣祖玄元皇帝殿枯桧再生枝叶,画图以进。

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老卷二:亳州太清宫桧至多,桧花开时,蜜蜂飞集其间,不可胜数,作蜜极香,而味带微苦,谓之桧花蜜,真奇物也。

《全唐文》卷零一百四后唐庄宗二 《玄元庙枯桧再生敕》:当圣祖旧殿,生枯桧新枝,应皇家再造之期,显大国中兴之运。

清乾隆五年华度所修《亳州志》卷二载:太清宫在州西四十里与鹿邑交界,故苦县濑乡老子故居。九龙井在太清宫…升天桧在州西,相传老子乘白鹿缘此树升天。】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27

全唐文.卷104 后唐庄宗二.玄元庙枯桧再生敕.卷.清.董诰等辑.清嘉庆十九年武英殿刊本.天津图书馆藏本书影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28

五代会要.卷十二《杂录》太清宫古桧祥瑞.北宋王溥撰.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百华万卷草堂刊本



原文十九、《犹龙传》
北宋贾善翔(1086—?)《犹龙传》卷三:“今有流星坛在亳之城父县天静宫也。”“龙出之地,因成九井,于今在亳州卫真县太清宫也。每汲一井,则九井皆动。”

真相:

【评注:这两段史料竟然被涡阳作为史料证据引用,真让人贻笑大方。显而易见,‘亳之城父县天静宫’与‘亳州卫真县太清宫‘在同一史料出现,说明了北宋时期的城父县天静宫流星坛是神话老子母亲流星感孕而建的祠坛。


《犹龙传》卷三 《降生年代》记载:…第九,降生万鹤翔空,九龙吐水,以浴圣姿。龙出之地,因成九井,于今在亳州卫真县太清宫也。每汲一井,则九井皆动。此段史料证明了卫真县太清宫是老子诞生地


《元史》卷五十九:城父入谯,卫真入鹿邑。




原文二十、《续资治通鉴长编》
南宋李涛(1115-1184年)所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九《真宗天禧元年》:天禧元年(1017)二月,“亳州言修天净宫毕,初宿州临涣县有天净宫,言李母感星之所也,上将朝谒太清宫,丁谓绘图以闻,遣内侍诣宫设醮遂诏重脩,及是毕工,初割临涣,亳州或言其输税不便,于是止取临涣之大李一乡以附亳,而宿人便之(言其不便据实录会要乃吏部郎中李及所奏止割一乡据李迪附傅则迪知亳州)”

真相:


【评注:这个史料更加证实天静宫最初属于宿州临涣县,宋真宗好道,听闻天静宫有李母感星之所,便把临涣县大李乡带着天静宫划割给亳州,就这样,传有李母感星之所的天静宫于老子诞生地卫真县太清宫同属亳州管辖了。

 按历代权威正史记载,老子诞生地汉朝时是苦县老子庙、唐朝时是真源县太清宫,自唐朝天宝二年(743)九月辛酉,谯郡紫微宫改为太清宫。老子诞生地的太清宫名字一直未有改变,涡阳天静宫也一直没有改名字,天静宫只是北宋道士神话老子母亲而建造感星之地,与老子诞生地毫无关系。 



史料延伸:


五代刘昫 《旧唐书》本纪卷第九 《玄宗下》
(天宝)二年春正月丙辰,追尊玄元皇帝为大圣祖玄元皇帝,两京崇玄学改为崇玄馆,博士为学士。
三月壬子,亲祀玄元庙以册尊号。制追尊圣祖玄元皇帝父周上御史大夫敬曰先天太上皇,母益寿氏号先天太后,仍于谯郡本乡置庙。尊咎繇为德明皇帝。改西京玄元庙为太清宫,东京为太微宫,天下诸郡为紫极宫。
九月,太子少保崔琳卒。辛酉,谯郡紫微宫改为太清宫。

宋程大昌撰《雍录》卷四:
太清宫
(又名紫微宫、帝紫极宫、玄元皇庙。)

开元二十九年,诏两京及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一所,后改为太清宫,东都为紫微宫,诸州各为紫极宫。太清以白石为玄元皇帝真像,衮冕之服,当扆南向。玄宗、肃宗真容立侍左右,则皆朱衣朝服。张巡起兵,率吏哭玄元皇帝祠者,凡郡皆有紫极宫也。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29

《旧唐书》卷九 谯郡紫微宫改为太清宫.后晋刘昫奉敕修撰.清(1644-1911)古香书屋刻本.天津图书馆藏本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30

雍录.卷四 太清宫.南宋程大昌撰.明刊本书影



原文二十一、《混元圣记》
南宋谢守灏绍熙四年(1193年)所撰《混元圣记》卷之二:“至商十有八世,王阳甲践祚之十七年庚申岁,老君自太清仙境分神化气,乘日精,驾九龙,化为五色流珠下降。时尹氏昼寝,梦天开数丈,众仙捧日出。良久见日渐小,从天而坠为五色珠,大如弹丸。因捧而吞之,觉而有娠。今亳州天静宫有流星坛,即其处。”

真相:


评注:《混元圣纪》把老子诞生地地理位置记载的非常详细,如『唐乾封元年改为真源县,今为卫真县。北近涡水,东四十里有古谯城,即汉之谯县也。』,而『北近涡水』,说明在宋朝时期卫真县北有涡河支流,到元朝初期张柔守亳州时,卫真县南涡河主道淤塞不能通舟,张柔于卫真县北所开的东西直河即此涡河支流,其实是进行疏通加宽涡河支流罢了,『北近涡水』的记载应该是涡河改道的一个重要史料之一。『东四十里有古谯城,即汉之谯县也。』,这段记载充分说明了老子诞生地太清宫的地理位置详细信息,在今天亳州西四十里,也就是今天的鹿邑县太清宫。 

 亳州天静宫有流星坛是北宋道士为神话老子母亲流星感孕而建造感星之地,与老子诞生地卫真县太清宫是同时期并存的两个行政区域下辖地方。也就是因为建造老子母亲感星之地后,宋真宗把天静宫由宿州临涣县划割至亳州辖区,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九《真宗天禧元年》相关史料记载。

【史料补校】

南宋谢守灏 著《混元圣记》卷之二:
太上老君乃大道之宗祖,三才之本根也。……居于东国苦县濑乡曲仁里涡水之阴。
按《史记》云楚苦县濑乡曲仁里人,刘向《列女传》云陈人,皇甫谧《高士传》云楚之相人,家于涡水之阴。或曰谯人,濑或作厉。其说不同者,盖其地乃太皞伏牺氏之墟,宛丘之侧,颛帝亦都焉。《禹贡》属颍州之分,商汤复都之,谓之亳商。周武王克商,封舜后妫涒于宛丘,是谓陈国。熊绎始封,地连于陈,为楚国。鲁宣公十一年,楚灭陈,申叔时谏乃复立之。昭公八年楚又灭陈,遂县之。至十三年楚复封陈,至襄公十七年卒为楚所灭,陈遂属楚。楚顷襄王为秦所伐,失兵鄢、郢,都陈。秦灭楚,陈属颍川郡。至汉为淮阳国,居陈,领九县,如苦、相、谯、厉等,皆属焉。后汉章帝时改为陈郡,今为亳州也。苦县,徐广云晋名谷阳。齐省谷阳,隋复置焉。苦县东谷阳故城,即古之厉乡城也。县东北有古相城,即楚之相县也。战国之末并相为苦,唐乾封元年改为真元县,今为卫真县。北近涡水,东四十里有古谯城,即汉之谯县也。故老子或称陈人、楚人、相人、谯人也。厉乡者,即濑乡也。《左氏传》云:楚成王伐徐,秦师伐厉以救之。杜预云:厉,楚之与国也。《地理志》云:属淮阳,王莽改曰赖陵。裴松之《北征记》、郦善长《水经》、阚骃《十三州记》并《图经》皆作赖,为其地近涡水,俗遂转而为濑焉。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31

《混元圣纪》卷二 老子诞生地.宋贾善翔.明高唐王府所藏手抄本古籍书影



原文二十二、《天静宫兴造碑》
元至顺三年张起岩(1332年)《天静宫兴造碑》
宫在城父之福宁镇东南,去亳郡四舍,南距涡水两里,下临雉水。世传老子在妊,有星突流于园,既而降诞。则天静之基旧矣。然其经始,他无所考,独天禧二年盛度所撰碑,文漫灭不可读,而铭半存。

真相:


 【“天静宫兴造碑”,乃民间为相传该地是老子母亲流星感孕说而建造之碑,今已毁。1332年,天静宫提点(负责人)刘道广为提升宫观名气,派手下道士牛志春两次寻找他的同乡,当朝翰林张起岩,恳求为天静宫撰写一篇碑文。张起岩在明知天静宫无史料佐证,却又磨不开情面的情况下,只得引用刘道广的原话(“致提点刘道广之词曰:‘天静宫,老君所生之地也’”),以作应付。同时在碑文写出“然其经始,他无所考”来否定天静宫老子出生地说。

但在碑文开头即写出老子诞生地是太清宫以示区别天静宫:“唐推老君为祖,加号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宋亦以其祖列于上真,又上册宝于太清宫,加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之号。”。

时至今日竟被涡阳无耻冠以“天静宫是老子故里”之名号,老子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苦县曲仁里,春秋战国时期涡阳地方古名为下城父。如果老子是出生在涡阳下城父,《史记》则会这样记载老子:老子者,楚城父县下城父人也。《史记》及其他史料古籍却没有这样的记载。说明老子生地不是涡阳天静宫这个地方!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32

中都志.卷七.天静宫兴造碑.明.柳瑛纂修.明弘治元年刻嘉靖三十年补修隆庆递修本.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33

《道光亳州志》卷16 《天静宫碑记 》.清任寿世修.刘开 陈恩德纂.清道光五年[1825年]刻本书影


附《天静宫兴造碑》全文:
  自汉氏尚黄老,而老氏之教盛。太史公叙九流,于道家极称。舆加一时。君有好之者,其教日盛一日。唐推老君为祖,加号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宋亦以其祖列于上真,又上册宝于太清宫,加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之号。由是宫观偏于寓县,簪裳错乎民编,而其教日盛。近世全世氏出,恢以大业。是者又自分其派为四五,衍为六七。盖咸本乎老氏。则夫所出之地,缔构崇饰固宜矣。
  余自翰林丁内艰,家居济南。天静宫道士牛志春涉河而来,致提点刘道广之词曰:“天静宫老君所生之地也,我师徒经营三纪。视它所为雄丽,惟是文诸公以纪其成者尚阙,敢请志之。”志春,余华,不注里人,跋涉千里者,再嘉其勤不容辞。
  谨按:宫在城父之福宁镇东南,去亳郡四舍,南距涡水两里,下临雉水。世传老子在妊,有星突流于园,既而降诞,则天静之基旧矣。然其经始,他无所考,独天禧二年盛度所撰碑,文漫灭不可读,而铭半存。三班教职王宗彦,同监修官亳之守臣监修名衔在焉。盖奉敕为之也。荐毁于兵,荡无遗者。
  皇元奄奄区夏,太祖圣武皇帝以仁民立心。于时邱长春之说与祖武不杀有默契者,而道教益以盛。积以岁月,昔之摧毁者寝复其旧。故天静宫之兴造,日新月盛,是殆有数存乎其间也。殿即旧址,为二一位三清,一位太上老君。前三其门,后丈有室,监坛二师,灵官有堂,斋颂有所,钟有楼,井有序,道士有区舍。至于仓库赓厩,靡不毕具。旅楹无虑百余。又若流星园之圣母殿,玉龟山太宵宫之别馆,尚不记也。规其近地为旅邸,果园蔬圃以给日用。履田三千亩为永业,而食其中者几千指。
  呜呼,主张维持是者亦云勤矣。尝观道德篇有“贵大患若身”,“道德无名”,“不敢为天下先”之言,又有“不矜不伐”,“不争”,“不自是”,“不自见之”之言。庄周祖老氏者,其言曰“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夫以爱清爱静退让无我,而身与名宜若外物矣。尚为是争先矜玄也哉。然而为其徒者,必大修其宫室,尊其称谓,土木之工,金碧之饰,不少逊于浮屠氏。似与老庄立言之旨相左。而此以为:不如是不足以尊其教也。今夫臣焉而怠其事。子焉而堕其职,视官守世业如传舍者多矣。况乎以诸方云水之偶合能一意乎? 报事反始而迄溃于成,是则可尚也!
巳铭曰:
大道浑沦,孰知其然。粤为老氏,妙探其源。
何以验之,有言五千,谁其则之,犹龙在天。
为于无为,玄之又玄。巍然其宫,涡水之地。
缅惟阙初,流光是园。祥发诞弥,赫灵千年。
自古在昔,尊崇云极。朝享不违,奉承无绎。
秘殿耿耿,长廊翼翼。文采辉辉,周墉屹屹。
礼折九重,诚倾万室。璇宵企圣,翠华驻驿。
青瑶勒铭,鸿休煊赫。劫火荐经,荡焉无迹。
破慌起废,谅自有时。涂櫬级夷,曰翦曰治。
手胼足胝,始垣以基。乃殿乃宇,乃廄乃祠。
斋庖库庾,经构靡遗。蒸徒景从,为国祝厘。
归美君恩,报本在兹。毷尔朋簪,昭哉嗣微。



--------涡阳恐惧且不敢直视面对的史料-----------

  涡阳仅有的一个“天静宫兴造碑”,碑刻内容显示,天静宫老子诞生地说被作者张起岩给直接否定了,就这样还被涡阳当史料拿出来当作证据。为何偏偏把记载老子诞生地的历史沿革权威正史《元史》给无视了呢?就是因为《元史》卷五十九记载了:城父入谯,卫真入鹿邑。老子诞生地卫真县与鹿邑县合并了,他们城父县与谯县合并了。《元史》把他们彻底排除老子诞生地之外,他们自然要忽略《元史》的存在了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34

明宋濂等奉修《元史》卷59 卫真入鹿邑.1595-1606年间北监本刻本书影



-------------下面继续揭秘有关老子诞生地史料真相-----------------


原文二十三、《大明一统志》
明天顺五年(1461年)《大明一统志》卷七:
“天静宫 在亳县东一百二十里,老子所生之地,后人建宫以尊奉之。元至顺三年重建,张起岩撰碑。”
真相:
“老子祠 在亳县老子所生之地,后人为立祠,汉桓帝尝命边韶为文。”
真相:

“流星园 在亳县天静宫南,碑云:“有星突流于园,老子因而降诞即此。”元有圣母殿遗址尚存。


真相:

【虽《大明一統志》书籍谬误不少,原因是该史料纂修时间仓促,参加人员多杂,书中存在地理错置、张冠李戴、以无说有等弊病。古今学者多有批评。但也依然如实记载了老子诞生地在鹿邑事实。

史料延伸:


明李贤等奉敕修.明天顺五年内府《大明一统志》卷二十七人物志:(周)李耳,楚苦县人。

卷二十六《古迹》:
苦县城,在鹿邑县东七十里,即楚之苦县,晋更名谷阳,隋改仙源,唐曰真源,隶亳州,宋并入鹿邑。(这段史料历史沿革有点错置了,并沿用已废弃‘鹿邑故城’当作‘鹿邑县’的地理坐标,鹿邑故城今位于鹿邑县试量镇李金兰行政村鹿邑城村,东距太清宫七十里。)
武平故城,在鹿邑县东北,汉置。(问题同上,沿用已废弃鹿邑故城的地理坐标,完全吻合今天鹿邑县试量镇李金兰行政村鹿邑城村与武平故城的方向位置。)
九龙井,在鹿邑县东皋乡之太清宫。世传老子诞生,九龙吐水。今太极殿有井存焉。又有炼丹二井,在太清宫之左右,或谓老子炼丹处。
灵溪池,在鹿邑县太清宫前,世传九龙吐水,浴老子池也。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35

明 李贤等奉敕修《大明一统志》卷27 老子.明天顺五年(1461年)内府刊本书影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36

《大明一统志》卷26 苦县城 武平故城 以旧鹿邑故城为地理坐标.明 李贤等奉敕修.明天顺五年内府刊本书影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37

《大明一统志》卷26 九龙井.明.李贤等奉敕修.明天顺五年内府刊本书影



原文二十四、《中都志》
明成化十三年(1487年)《中都志》

卷四:“老子祠在县东(指亳县东),老子所生之地。汉桓帝尝命边韶为文。”

卷五:“老子,谯人,亳县志云:‘县东一百二十里天静宫,老子所妊之地。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

真相:


【《中都志》为亳州(辖涡阳)上级凤阳府的地方志,受时代和作者的局限,该志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如缺乏志书凡例和图表的使用、史料选取片面化且重复较多等。在老子诞生地的立场偏向亳州天静宫在所难免,但作者也不敢忽略正史有关老子诞生地的记载,故《中都志》卷一依正史记载收录[卫真入鹿邑]的事实史料了。

《中都志》卷一,城父入谯,卫真入鹿邑。


《中都志》卷五,(宋)陈抟,亳州真源人,真源即楚苦县,在亳城西。隋改谷阳,唐曰真源,又改仙源,宋改卫真后,《省新志》云:在鹿邑,东七十里,是亳县地也。『【在鹿邑东七十里,是亳县地也。】这一句,明显是史料收录者不知有鹿邑旧城与卫真县合并史料,直接摘抄明天顺五年(1461年)内府刊本《大明一統志》卷二十六【苦县城】的记载。是以“鹿邑故城”为地理坐标,不是以元至元二年(1265年)卫真县并入鹿邑后的新鹿邑县为地理坐标。

凭这些记载再结合历代权威史料,足以证明老子诞生地就是鹿邑。】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38《明成化中都志》卷一 卫真入鹿邑.明柳瑛纂修.明弘治元年至刻嘉靖三十年(1488-1551年)补修隆庆递修本书影



原文二十五、《亳州志》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亳州志》古迹考:
“苦县,在城东一百二十里天静宫内”

真相:

《嘉靖亳州志》二卷 《古迹》:亳之古迹,最大者三:一曰汤陵,二曰太清宫,三曰谯都。……太清宫、谷阳、苦县、真源,今属鹿邑。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39


原文:“真源县,在今义门集,又为仙源县,神龙元年复。”

原文:“流星园,在天静宫东南,碑云:“有星突流于园,老子因而降诞。”

真相:

《亳州志》四卷 人物列传:作者李先芳在【老子】词条下评语:
余尝入天静宫,访老子降诞之迹,惟存元至顺二年断碑。诸记俱在太清宫,旧毫地,今属鹿邑。彼地有濑乡,有谷阳,近是。今指天静宫为苦,义门镇为真源,恐未然。

“天静宫,在城东百二十里。汉延熹八年建,至元至顺二年,提点刘广道重修,翰林编修张起岩撰文。”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40


【李先芳《嘉靖亳州志》已明确记载老子诞生地在鹿邑了。

《亳州志》一卷 建置考:元仍亳州,并城父入谯,卫真入鹿邑,谷熟入睢阳,酂入永城,以睢阳、永城,属归德府,后复置城父。

《亳州志》二卷 古迹考下:太清宫,在城西四十五里,今属鹿邑,老子所生之地。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41

明嘉靖《亳州志》卷一卫真入鹿邑.明嘉靖[1522-1566]刊本.国家图书馆藏本


2018年亳州地方志办公室点校《嘉靖亳州志》二卷 古迹考下:

紫微宫,按旧纪,天宝二年九月辛酉,谯郡紫微宫改曰太清宫。
明道宫, 在鹿邑县东门里路北。唐名紫极宫,天宝二年改太清坛,宋真宗改明道宫。
先天太后宫,太清宫后一里许,名洞霄宫,以祀老子母。
天静宫,在城东百二十里,...世传老子在妊,有星突流于园,既而降诞。则天静之基旧矣。然经始,它无所考,独宋天禧二年盛度所撰碑文,漫灭不可读,而铭半存。(《嘉靖亳州志》对这段天静宫史料记载详细〖然经始,它无所考,独宋天禧二年盛度所撰碑文〗,说明天静宫来历不明,考无史据,与老子诞生地完全无关。】



《嘉靖亳州志》卷二太清宫.明李先芳撰


《嘉靖亳州志》卷四.作者李先芳对天静宫评语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42
2018年点校本《明嘉靖亳州志》卷二 太清宫.明李先芳撰.亳州市地方志编篡办公室出版



原文二十六、《名山藏》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何乔远《名山藏》卷二十七·域地志·颍州:“县东百二十里曰流星园,老子所生地”。

真相:


【对《名山藏》地方局限性有失偏颇不做评论,但从《名山藏》收录张三丰学道太清宫史料再结合历代权威史料记载,老子诞生地在鹿邑县太清宫的史实不容置疑。

《名山藏》卷七十一:君宝在金时,则修炼宝鸡县之金台观。至元时,学道鹿邑太清宫。

而鹿邑太清宫是史料公认老子诞生地,是道教祖庭,张三丰自然要学道于鹿邑太清宫了。】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43

明何乔远撰《名山藏》卷七十一.张三丰学道鹿邑太清宫


原文二十七、《古蒙庄子序》
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古蒙庄子序》:“老子为苦人,苦去蒙仅百里,于世又近。庄子其见知之人欤?不然,何神之肖也?余入谯,过苦,登太清之宫,其铸鼎黝然峙立,五千馀言,垂之金石。人未有与苦争者,其遗迹较也。”

真相:

【‘苦去蒙仅百里’,首先要弄清这个蒙地在哪?

战国庄周著《南华真经》《庄子贞二》:
庄子,宋人也,名周,字休生,睢阳蒙县,尝为蒙漆园吏。

东晋郭缘生《述征记》云:西汉梁国蒙县,古阏伯之墟,商丘是也,即庄周之本邑。

北魏 郦道元 撰《水经注》卷二十三 《汳水》:
汳水又东迳梁国睢阳县故城北,而东历襄乡坞南。…又东至梁郡蒙县,为获水,案:获,原本讹作睢,近刻讹作濉。考后获水出汳水于梁郡蒙县北,而睢水出梁郡鄢县可证。此乃为获水甚明,今改正。余波南入雎阳城中。
汳水又东迳贳城南,案:贳近刻讹作贯。俗谓之薄城,非也。阚骃十三州志以为贯城也,案:贯近刻讹作贳。在蒙县西北。…汳水又东迳蒙县故城北,…俗谓之小蒙城也。《西征记》:城在汳水南十五六里,即庄周之本邑也,为蒙之漆园吏。…汳水又东迳大蒙城北。自古不闻有二蒙,疑即蒙亳也。所谓景薄为北亳矣。…今梁国自有二亳,南亳在谷熟,北亳在蒙,非偃师也。

明曹学佺著《大明一统名胜志》河南卷之四 《归德府》:
《寰宇记》云:县自隋、唐以来,曰宋城。南北朝日寿春,汉曰雎阳。春。秋则宋蒙县也。襄二十七年:宋公及诸侯盟于蒙门。注疏:蒙门,宋城门也。有蒙泽,在县北三十五里。庄十二年:宋万杀闵公于蒙泽。杜预注云:蒙泽,宋地蒙县也。小蒙城在县南二十里,即庄周之本邑,故日蒙庄。大蒙城在北四十里,后魏之北蒙县也。漆园在小蒙城内,庄子当为吏于此。

南宋褚伯秀著《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庄子小传(建一):庄子,宋人也,名周,字子休,生睢阳蒙县,尝为蒙漆园吏。

显而易见,《古蒙庄子序》所谓蒙地是以庄子故里的睢阳蒙县为地标,而非今天亳州蒙城。也只有此‘蒙’符合“苦去蒙仅百里”之条件。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44

战国庄周著《南华真经》庄子.正统道藏本


原文二十八、《重修天静宫碑》
明崇祯六年(1633年)方震孺撰《重修天静宫碑》记:“宫之昉旧矣。历考往代,在汉为天静宫,延熹八年奉敕而建者也。西去毫城百里有奇,南距涡二里。……沃野平皋,西连谯国。”

真相:


【呵呵,造假连薛道衡的《老子庙碑》“沃野平皋,东连谯国”都篡改为“沃野平皋,西连谯国”了,虽涡阳擅长篡改史料记载,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无法改变天静宫是北宋道士神话老子母亲流星感孕而建造的产物,天静宫自始至终名字不是太清宫,也替代不了、改变不了老子诞生地在鹿邑太清宫的事实。】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45

北宋李昉撰《文苑英华》卷848薛道衡《老氏碑》有关“沃野平皋,东连谯国”记载.明隆庆元年[1567年]古籍书影



原文二十九、《江南通志》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江南通志》卷三十六·古迹:
“天静宫,老子所妊之地,在亳州东一百二十里福宁镇,基址犹存,有元碑。”
“流星园,在亳州东天静宫南,有星突流于园,老子因而诞生,见碑记。”
“苦县,在亳州东一百二十里天静宫内,老子家于此。”

真相:

【评注:这些考无史据的所谓‘古迹’根本就站不住脚。在乾隆《江南通志》卷200《辫讹》已纠正老子诞生地为河南归德府鹿邑县人。

乾隆《江南通志卷》卷200《辫讹》李耳:

  按《史记》:李耳,楚苦县人。汉陈国苦县,晋改为谷阳,隋改谷阳为仙源,唐改仙源为真源,属亳州谯郡。宋省真源入鹿邑,置卫真县。元初复省卫真入鹿邑。则李耳归德之鹿邑人,非今江南地。唐、宋之亳州领六县,惟谯、城父二县今江南境,余俱属河南。旧志载李耳凤阳人物中,误矣。又宋史隐逸传:陈抟,亳州真源人。抟生于唐末,时真源尚未省入鹿邑也,亦非今江南之亳州人。


乾隆《江南通志卷》卷36《古迹》:谷阳在亳州西四十里。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46

清尹继善修 黄之隽等纂《江南通志》卷200.老子辫讹.清乾隆二年(1737年)刊本书影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47


清尹继善修 黄之隽等纂《江南通志》卷36 谷阳在亳州西四十里.清乾隆二年(1737年)刊本书影




原文三十、《颍州府志》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颍州府志》卷二中的老子故里:
“天静宫,州东一百二十里福宁镇,相传老子所生之地,有元翰林张起岩所撰碑。”

“圣母殿,天静宫前有大石枕,刻文曰:“凿石为枕,断木为桥,红尘不到,终日逍遥。”,殿前有炼丹井。”

真相:

 【《颍州府志》卷二也额外收录了《苦县》古迹词条以证实老子诞生地在鹿邑的事实。苦县(鹿邑县)隶属于河南归德府,之所以收录苦县,以示警告天静宫老子诞生地说和义门集之真源说,因为天静宫与义门集之真源说考无史料 

《颍州府志》卷二 建置《古迹》:
苦县,(亳)州西四十里,雒河太清宫,即苦县濑乡也。县省入鹿邑,实与亳错壤。】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48
《颍州府志》卷二 苦县.王敛福.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刊本



原文三十一、乾隆《亳州志》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亳州志》:“按天静宫与星园之太清宫,俱殿宇宏深,规模整丽。中塑圣像,道气清严,威仪静穆,足令瞻礼者虔肃有加,迥非今匠所能仿佛。”

真相:



【其实在《流星园》资料后面有乾隆年间亳州知州郑交泰的警示评语:
他若九龙井,本在历乡,不便强附也在这篇史料中记载:生于历乡,归于鹿邑。

乾隆《亳州志》卷八 《人物》:

(周)老子者,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按:老子生于苦,伯俞为梁人,本非亳人,但流星园相传巳古,伯俞复有村、有庙或者里闬相近  ,曾濡染于当年道行,可师遂傅流于故老,非尽无因也,其虞诩、徐防、桓彛、嵇绍、陈抟诸人,史载乡里,确有明文,俱非生于谯亳,然即列乡贤,应俟厘正祀典之后再加更定,至如前志所载之,嵇康上虞人,以避乱,家于銍之嵇山;桓宣为龙亢人;戴逵父子皆銍人;朱仁轨、朱敬则兄弟皆  永城人;奚陟之先世为亳人;府志所载之张整,为酂阳人,俱核删。

乾隆《亳州志》卷十一《订讹》之《东太清宫》
 太清宫有二,其一在州之西,属鹿邑境内,宫墙东即亳土也,古名苦县,亦名厉乡曲仁里,后称谷阳,唐为真源,有九井,有老子庙,今并于鹿邑,是为西太清宫。其一在州境,东一百二十里鄰天静静宫南;天静宫者,李母庙也,起于唐、宋之先(有宋盛度撰碑)相传李母居此香,星孕圣地也,是为东太清宫,各志混合为一,故各牵连记载,不知两处各有古迹,见于正史者,西太清宫为多,但已属鹿邑,故《老子赞》《铭》及太清宫,故实俱不载,至前志所收,杜甫《太清宫赋》,更与此地无涉。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49

《乾隆亳州志》卷十一《订讹》东太清宫.清郑交泰撰.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刊本




原文三十二、道光《亳州志》
清道光五年(1825年)《亳州志》:“东太清宫,既流星园,在州东一百二十里,相传老子之母居于此,有星突流与园,遂诞老子。天静宫,与流星园接壤,前为圣母殿,有大石枕,刻文曰:凿石为枕,断木为桥,红尘不到,终日逍遥。迄今仙景宛然,因以名乡。”

真相:


【综合前面史料佐证,天静宫非老子诞生地,而是按神话老子母亲感星孕产物。《道光亳州志》亦记载了许多老子诞生地在鹿邑太清宫的史料佐证,如下:

道光《亳州志》卷三十一《人物志》名贤: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苦县历乡曲仁里人也。

道光《亳州志》卷十三《石经后序》:
   老子名耳,谥聃伯阳,其字也,系出大理氏,庭坚殷时从理,改姓李,生于楚之苦县厉乡苦,今属鹿邑。

道光《亳州志》卷十六《古迹》之《天静宫碑记》附文《西太清宫》:
  西太清宫,在城西四十里,故苦县濑乡也,亦延熹年间建,历代增修,有紫极、广灵、太清三宫,经元末韩林儿拆毁后,而汉、唐碑碣,无复存者矣。

道光《亳州志》卷二十九《名宦》
  粘哥荆山,不知其所始,正大中,累官亳州节度使。九年(1232年)正月己丑,游骑自邓至亳,钞鹿邑,营于卫真西北五十里。鹿邑令高昂霄知太康已降,即夜趋亳,道出卫真,呼县令楚珩约同行。珩知势不支,即明谕县人以避迁之意,遂同走亳。
(按鹿邑县令高昂霄约卫真县令楚珩共同奔逃亳州的路线来看,老子诞生地卫真县介于金朝的鹿邑县『今鹿邑县李金兰行政村鹿邑城村』与亳州之间,也就是今天由元朝至元二年(1336年)卫真入鹿邑后的鹿邑县城。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50

《道光亳州志》卷十三《石经后序》刻有老子里籍.清道光任寿世修.刘开 陈恩德纂.清道光五年[1825年]刻本书影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51

《道光亳州志》卷十六《天静宫碑记》特附西太清宫为苦县濑乡.清道光任寿世修.刘开 陈恩德纂.清道光五年[1825年]刻本书影



原文三十三、《大清一统志》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大清一统志》颍州府:“天静宫,在亳州东一百二十里福安(宁)镇,汉延熹七年建,相传老子生于此,熹二年盛度撰天静宫碑。”

真相:


【在『天静宫』词条后紧附隶属河南归德府鹿邑县的『太清宫』,以鹿邑太清宫“老子所生之地”和亳州天静宫“相传老子生于此”来警示老子诞生地真假区别。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52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嘉庆大清一统志》《颍州府二》天静宫与太清宫.四部丛刊清史馆进呈钞本



清穆彰阿著《嘉庆大清一统志》《颍州府二》:
太清宫。在亳州西四十五里。《通志》:老子所生之地。旧名紫微宫,唐天宝二年改。

清穆彰阿著《嘉庆大清一统志》 《归德府》古迹:
老子庙,在鹿邑县东十里,一名太清宫。《水经注》:“涡水又北迳老子庙东,庙前有二碑,在南门外。汉桓帝遣宦者管霸祠老子,命陈相、边韶撰碑,北有双石阙。”《唐书地理志》:“真源有老子祠,天宝二年曰太清宫”。”《元和志》:“元元皇帝祠,在真源县东十四里。”《寰宇记》:“太清宫,元元旧宅,前有阙,魏黄初三年所立。其阙有铭,是钟繇书。”《县志》:“宋大中祥符七年,建太清楼。”

李老母庙,在鹿邑县东,一名洞霄宫。《水经注》:“涡水之侧,又有李老母庙。”《唐书地理志》:“真源洞霄宫,先天太后祠也。”《元和志》:“李母祠,在真源县东一十四里。乾封元年册号先天太后,今谓之洞霄宫。”《县志》:“宫前有宋真宗御制碑铭,蔡襄书。”

老子宅,在鹿邑县东。括地志:“苦县有老子宅。”古史考:“苦县有曲仁里,老子里也。”

苦县故城,在鹿邑县东十里。史记:“老子,楚苦县厉乡人。”注:“苦县本属陈,楚灭陈而苦又属楚。”汉置县。晋成帝更名谷阳。水经注:“涡水东屈迳苦县故城南。高齐省入武平县。隋开皇六年复置,理苦城。乾封元年,高宗幸赖乡,以元元皇帝生于此,遂改曰真源。载初元年,又改仙源。神龙元年,复曰真源。宋改卫真。九域志:“县在亳州西六十里。元并人鹿邑,移县治此。” 按:谷阳,宋志误作“父阳”。苦县,前汉属睢阳国,宋志谓前汉属陈,亦误。

宁平旧城,在鹿邑县西南五十里。汉置县,属睢阳国。后汉属陈国。晋省入苦县。一作宁平。东海王越传:“石勒追及于苦县宁平城。”元和志:“宁平旧城,在真源县西南五十五里。”

郸县故城,在鹿邑县西南七十里。汉置县,属沛郡,在今永城界。后汉因之。晋省。
水经注:“苞水迳郸县故城南。隋开皇六年复置,属淮阳郡,在今鹿邑界。唐初省。九域志:“鹿邑县有郸城镇。”县志:今为郸城集。

鹿邑故城,在今县西。春秋陈鸣鹿地。左传成公十六年:“晋知武子以诸侯之师侵陈,至于鸣鹿。”注:“武平县西南有鹿邑。”水经注:“涡水迳鹿邑县城北,世谓之虎乡地,非也。”隋改武平置鹿邑县。元和志:“故城在县西十三里,俗名牙乡城。”寰宇记:“鹿邑县有鸣鹿台,在城内。”明统志:“故城在今县西六十里许。”县志又有虎乡城,在县西七十里,讹为护相集。

武平故城,在鹿邑县西北四十里。后汉置县,属陈国。建安元年,以封曹操。晋初属梁国,后省。后魏正始中复置,属陈留郡。隋开皇中,改置鹿邑县,此城遂废。水经注:“涡水迳武平县故城。”元和志:“武平故城,在鹿邑县东北十八里。”

陈抟台,在鹿邑县东十二里隐山下。

涡河隄,在鹿邑县南,东接安徽亳州,西抵陈州府太康县界。明成化十二年筑。

评注: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版《大清一统志》俗称《嘉庆大清一统志》。虽然有收录天静宫‘相传老子生于此’,但这缺乏史料依据,故在其后插入河南归德府行政区域的太清宫『老子所生之地』以示警告亳州天静宫为造假之地。

《嘉庆大清一统志》在老子诞生地方面基本延承传统史料记载,故在归德府鹿邑县词条下有关老子诞生地的古迹史料收录记载多如牛毛。

揭开涡阳所谓“老子故里相关考证文献”真相 图53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嘉庆大清一统志》《归德府二》苦县故城.四部丛刊清史馆进呈钞本





结束语:
   

 一个是历代权威史料的老子诞生地苦县(鹿邑)太清宫,一个是源自北宋时期因神话老子母亲流星感孕而建造之地的城父县天静宫(今涡阳天静宫),本没有真假老子诞生地之说,如今涡阳为一己私利竟敢冒天下大不韪造假老子诞生地,从而造假文献,把断章取义、掐头去尾、无中生有的各种手段演绎的淋漓尽致。本文通过权威正史文献对涡阳所谓的考证文献都一一揭露,让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让真理永存。








上一篇:孙以楷:恣意恶搞魏文帝《修老子庙诏》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