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中的老子故里

(二)魏晋南北朝:11.《后汉书注》

时间:2023-06-28 16:50:43   作者:刘昭   来源:zhenyuanwang.com   阅读:274   评论:1
内容摘要:苦县“有曲仁里,老子里也”

10.《古史考注》(史书)南朝梁


“苦:春秋时曰相,有濑乡……伏滔《北征记》[1]曰有老子庙,庙中有九井[2],水相通;《古史考》[3]曰有曲仁里,老子里也”。





《后汉书注》共一百二十五卷(一作一百八十卷,又作一百二十二卷)。系为范晔之《后汉书》所作注释。此书问世后,治史者皆称其“博悉”。《梁书》《隋书》《新唐书》皆有称录。清代著名史学家王鸣盛曾说:“昭所注续志,颇有可观,则其纪传注必佳。”

作者刘昭(生卒年不详,约公元510年前后在世),南朝梁史学家,著有《集注后汉》一百八十卷、《幼童传》十卷、文集十卷,但大都散佚,只有《后汉书志》注留有三十卷,成为后人研究其史学的宝贵资料。



注:

[1]伏滔(约317-396年),《北征记》作者,字玄度,平昌郡安丘县(今山东省安丘市)人,东晋时期大臣、学者。举秀才出身,迁大司马(桓温)行参军,深得礼遇。参与平定寿阳袁真之乱,迁永世县令,册封闻喜县侯。迁征西(桓豁)参军、华容县令。孝武帝即位,担任著作郎、青州大中正,加号游击将军。太元二十一年,卒于任上,赠秘书监。

《北征记》是伏滔在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376—396)拜著作郎时所撰,有考证作于太和五年(370年)下半年。此时伏滔跟从桓温伐袁真,《北征记》当是其从征纪行之作。

最早征引伏韬《北征记》的,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水经注》卷八济水:“伏韬《北征记》曰:济水又与清河合流,至洛当者也。”《水经注》以后,隋代杜公瞻《编珠》引两条。唐代《艺文类聚》引两条(卷二,卷九);李善《文选》注引两条(《文选》谢灵运《初发石首城诗》注、《文选》谢灵运《拟刘桢诗》注);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引三条。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引十条,《太平御览》引十一条。隋唐征引伏滔《北征记》的书籍多,北宋征引的条目多,说明《北征记》在隋唐至北宋还存世。

(二)魏晋南北朝:11.《后汉书注》 图1

后汉书志卷二十.郡国二书影.南朝刘宋 范晔著.南宋庆元时期建安黄善夫刻.刘元起刊本.日本历史民俗博物馆藏本


[2]此为老子庙有九井的最早记载,南北朝刘宋时期郭缘生的《述征记》也言老子庙中有九井,汲一井,八井皆动。因此,老子庙之九井应是东晋十六国玄学盛行时期的道教有心之士根据《老子化胡经》托造。


[3]《古史考》为三国蜀汉谯周著作,系专为考订司马迁《史记》所载周秦以上史事之误而作。作者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国县(今四川西充县槐树镇)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史学家。其学生陈寿是为《三国志》作者。

谯周认为司马迁《史记》记述秦朝、周朝以前的事,有时采录世俗传说和百家之言,不专一依据正统经史,因此作《古史考》二十五篇,都依据旧时典籍,用来纠正司马迁的错误。


(二)魏晋南北朝:11.《后汉书注》 图2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