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水经注》(史书)北魏
《水经注》卷二十三《阴沟篇·涡水》,是记载老子出生地位置最具体、着墨最多、记载最详细的文献,为当时老子生地最显著的标志,如老子庙、谷阳城、涡水、谷水等位置作出了最为清晰的指正,并为老子庙的形成时间给予了间接的说明,原文如下:
●濄水又东,迳苦县西南,分为二水。枝流注于东北,谓死濄也。濄水又南东屈,迳苦县故城南。《郡国志》曰:春秋之相也。王莽更名之曰赖陵矣。
●城之四门,列筑驰道。东起赖乡;南自南门,越水直指故台;西面南门,列道径趣广乡道西门驰道,西届武平北门驰道,暨于北台。
●濄水又东而北屈,至赖乡西,谷水注之。谷水首受涣水于襄邑县东,东迳承匡城东……谷水又东南迳已吾县故城西……。谷水又东迳柘县故县东。……谷水又东迳苦县故城中,水泛则四周隍堑,耗则孤津独逝……谷水又东迳赖乡城南,其城实中,东北隅有台偏高,俗以是台在谷水北,其城又谓之谷阳台,非也。谷水自此东入濄水。
●濄水又北,迳老子庙东。庙前有二碑,在南门外。汉桓帝遣中官管霸祠老子,命陈相边韶撰碑。北有双石阙,甚整顿。石阙南侧,魏文帝黄初三年迳(全祖望、赵一清所校《水经注》均作“迳”而不作“经”)谯所勒……北则老君庙,庙东院中有九井焉。
●又北,濄水之侧,又有李母庙。庙在老子庙北,庙前有李母冢。冢东有碑,是永兴元年谯令长沙王阜所立。碑云:老子生于曲濄间。
●濄水又曲东,迳相县故城南,其城卑小实中。边韶《老子碑》文云:老子,楚相县人也。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存,在赖乡之东。濄水处其阳。疑(明代版本“疑”作“然”)即此城也。自是无郭以应之。水又东,径谯县故城北。
注:“水又东,径谯县故城北”,说明涡水经过苦县、赖乡、老子庙、相县故城后,接着就到了谯县故城(今亳州老城区)——与下游百十里外的涡阳没有丝毫关系。
(西晋时的涡水与流经县邑《中国史稿图集》)
北魏时期涡水的流经路线:
上游:扶沟县—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大棘城南(今属河南柘城地)—安平县故城北(柘城安平镇)—鹿邑城北(鸣鹿邑,今河南省鹿邑县辛集镇,又称护厢集,东距今鹿邑县城约70里)—武平县故城北(今鹿邑县邱集乡北3公里武平城村,东南距今鹿邑县城直线距离约20公里,遗址尚在)—广乡城北(今鹿邑赵村附近)—苦县故城南(南门越水直指故台,即今鹿邑栾台;西届武平北门驰道,暨于北台,即今鹿邑玄武曹操之“观武台”)—赖乡(有谷水注之)—老子庙东—相县故城—
下游:—谯县故城北(今安徽省亳州旧城)—朱龟墓北(今属亳州谯城区)—层邱北(今属谯城区)—城父县故城北(春秋之夷邑,今谯城区城父镇)—下城父北(今安徽省涡阳县城)—郎山西(今安徽省蒙城县西北狼山)—涡阳城北(今蒙城县城)—龙亢县故城南(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荆山北,东流注也。
关于老子生地的相关定位:
综合以上各种史料及《水经注》涡水篇的叙述可以看出,北魏时期,与老子有关的苦县故城、赖乡城、老子庙、相县故城均位于武平城与谯县故城之间,老子出生地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从地理位置上看,应在谯县故城(今亳州旧城)以西,苦县故城以东;北魏时期所处位置应在涡河以西、以北的转弯处,并非单纯的“涡水处其阳”(“涡水处其阳”是指老子所在县的县城相县故城,并非指老子出生地相县赖乡) 。
(2)从标志性景观上看,至少在北魏时期就有老子庙和李母庙(不含近年新建的),且老子庙的东院当时有九井,庙北二里是李母庙。
(3)从河道走势上看,至少在北魏在之前,老子庙东部、南部均有涡水流过, 处于“曲涡间”之中;西南部有谷水注入涡水。苦县故城西南部涡水分为两道,支流东北流谓之“死涡”。
或可证明老子庙在恒帝之前即存在:
老子祠庙兴建于何时?文献未有确切的年月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汉桓帝刘志祭祀之前就有建筑存在,而且不止一二栋,因为在左悺、管霸来苦县的12年前就已有王阜立的《李母冢碑》碑。
另外,《水经注》还同时提到李母冢东的《李母冢碑》(《李母庙碑》)和老子庙阙北东侧的孔子庙碑。此两个碑在左馆到苦县祠老子之前都已存在多年,一为苦县的上司所立,一为苦县的邻居谯县县令所立,说明苦县老子庙在汉桓帝祠老子前就已经很有名气了对周边的影响就很大,连城父之邻居谯县也认为苦县是老子出生地。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无论是东汉时期,还是北魏之前,均不存在老子故里之争。
著作简介: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郦道元(?—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均已失传。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水经注释》-哈佛大学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