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中的老子故里

(一)两汉:2.《汉书》

时间:2023-06-28 14:04:10   作者:班固   来源:   阅读:201   评论:0
内容摘要:淮阳国,领县九,曰:陈,故国……莽曰陈陵。苦,莽曰赖陵。《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

2.《汉书》(史书)东汉

地理志·下》:淮阳国,领县九,曰:陈,故国……莽曰陈陵。苦,莽曰赖陵

释文:东汉分封的淮阳国,下面管辖有九个县,其中陈县在王莽时期被改成陈陵县。苦县被王莽改名赖陵县。

对此,唐初历史学家颜师古在《汉书注》中进一步注明:“苦县,城东有赖乡祠,老子所生地也。”



 

《汉书》,又称《前汉书》,“二十四史”之一,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有八十万字。

汉书及注对苦县的记载有两个关键点:

一是改名赖陵的史实进一步证明了苦县就是今天的鹿邑。在老子故宅——今鹿邑太清宫西侧有一座隐山遗迹,1997年,轰动全国的长子口商周大墓即发现于此。众所周知,先秦之前的贵族大墓都有高大的封土堆,隐山与大墓形成的地理特征尤为突出。据县志记载:上世纪初遗址尚高十余丈,广十余亩,上面广植树木。旭日高照,树林茂密葱笼中烟雾缭绕,颇为壮观。

西汉末年,王莽滥设行政区划、滥改地名,因为陈县县城西北3里有太昊陵,陈县因而被王莽易名为“陈陵”;苦县也因苦城东10里有这个高台大陵,且辖有赖乡而被王莽易名为“赖陵”。

东汉以后,随着老子的不断神化和老子庙的建立,古墓就渐渐被人们遗忘。到了400多年后的郦道元南北朝时期,就仅剩一个高台了。以上考古发掘与《汉书》相互印证,证明今鹿邑县就是西汉的苦县,也是战国的苦县。

是赖乡在汉桓帝之前就有祭祀老子的建筑。至少在东汉中晚期,汉桓帝还未在苦县建老子庙之前,人们因仰慕老子的圣贤,已经在其诞生地赖乡的故宅——今太清宫的位置,建有祭祀老子的祠庙。

(一)两汉:2.《汉书》 图1



相关评论